大家常說,知識就是力量。知識是一種基石,不代表它不再有新的可能。
如果我們總是因為「就是這樣而已嘛」「這我早就知道了」「我之前就做過啦」「Google 一下就好了」
而停止思考,創新的力量也會就此停滯了。

我的一位老師曾說: 「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會成為你的包袱。」
因為人生的種種經驗,我們一定會不自覺地處於某個框架,
但這些歷程不該是讓人離思考越來越遠的理由喔。
溝通,不只是資訊的交換,也是一種思想的交流。
過濾資訊、轉化資訊、從資訊中學習思考,讓它們幫助自己成長,再分享給他人,比一味傳遞資訊本身更有意義。
我們是不是在閒談中,總不自覺傳遞各種片面資訊,或總不小心人云亦云,
而忘了思考資訊的真相與涵意呢?
每個人都有不願面對的自己,可能是不足、缺點、陰暗面等等,不願意承認。
不願意去看,不代表不存在。
雖然面對它們十分痛苦不舒服,但面對後的海闊天空與成長的喜悅也相當令人著迷。
自己永遠會跟自己形影不離,多聽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,就會看到更多真實。
要多跟自己說話喔~
最近天氣實在太熱了,要不開冷氣,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。
可是,最討厭聽到有人說「開冷氣又怎樣,我可是有繳錢耶」之類的話。
我們的世界,什麼都可以金錢化,造成資源的濫用與環境的傷害,
世界的另一邊,其他生物卻因為資源減少或生態改變而默默犧牲。
我們無法不使用資源,只希望在使用的同時,能盡量節約,
並對擁有這些豐富的資源抱持一顆感謝的心,好好珍惜。
想做的事若也是應該做的事,那就再好不過了。
應該做的事,不是指像工作那樣被人指派的事,
而是像要完成一個理想般,自主去做的事。
有時做了想做的事固然愉快,但若耽誤到真正應該做的事,
使自己浪費精力,離目標越來越遙遠,甚至迷失方向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
在喧鬧複雜的現實生活中,有時別忘了讓真實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喔。
這世界,不見得多數人支持的意見才是意見,也不見得少數人泣訴的悲哀才是悲哀。
我們一路都被很多聲音影響,家庭、文化、環境、輿論... 生活周遭的一切等等,
無法改變、無法視而不見、無法充耳不聞。
即使我們不可能永遠冷靜客觀、透徹分析、永不犯錯,
但也絕對不能失去 - 獨立思考,
如此,我們才能避免人云亦云,才能更接近真相與本質,才有機會創造更多可能,往進步的路前行。
這是屬於每個人的珍貴寶物,拜託不要因為偷懶或灰心或任何原因失去它。
是誰在人生的旅途中畫上越來越多圈圈?
還好,沒關係,
我們的鉛筆另一邊有橡皮擦。
想,或說思考、內化,需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與自己相處,卻不容易有外顯易見的事例可以證明,也困難向他人解釋。而做事,或說行動,容易被看見、容易被讚美,外在的聲音容易讓人覺得自己被認同。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花更少的時間想,畢竟接收資訊再直接分享給他人,比經過自己的大腦辛苦整理再拿出勇氣表達輕鬆多了。但 "想",是我們人之所以為人極其重要的天賦。
 
想和做之間必須有所連結。將接收的刺激透過自己的意志與價值觀內化後,得到屬於自己的見解,進而採取行動,並從行動中獲得更多刺激,建立良性循環。為什麼有時明明做了很多事卻有種盲目的空虛?有時強迫自己順應自己不那麼認同的主流?有時好像忘了自己在追求什麼?有時很想問問自己到底是誰?或許我們都該多花點時間和自己相處,在不斷自我內化與實際行動的交替下,建立自我,並用那一步步變得更好的自己,建立自己與社會甚至文化間的關係。
每次消費,都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投票。
如果有喜歡的店家、喜歡的創作、喜歡的理念、喜歡的生活方式、喜歡的人...,
如果希望未來仍能擁有多元的美好、甚至更加豐富,
即使可能需要多花一點錢、一點時間、一點力氣、一次分享...,
也請不要吝嗇給它們多一點支持。
我們投下的每一票,決定著生活環境的樣貌,與生活方式的可能性,
是很重要的力量喔。
自己要不斷變好,才能遇見更多更好的人。
只是,有些人並不願意改變,
將運氣當作成就誇耀,將懶散以合理之名包裝,將酸葡萄心態化作武器攻擊...。
還好,我們還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,以及和怎樣的人在一起。
身體的每個部分就好像一位位員工,
如果待遇不好、工時過長,
就可能會離職。
即使是多數人贊同、認同、相信、或正在做的事,
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事。
它們代表數量,不代表真理與真相。
WAZ - 襪子
Published:

WAZ - 襪子

我們都好像襪子,看起來一雙雙與眾不同,卻又好像大同小異,兩隻成對,像我們的身體與靈魂。大部分的時間忙碌,辛苦一天後,要來個泡泡浴。除非是富有意義的限量款、或是長得實在太可愛的迷人款,可以放肆地躺在衣櫃休息放大假,不然無故一直在休息的,可能要小心喔… :P

Published: